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將泉州打造成“中國制造2025”地方樣板 |
發布日期: 2014-11-23 瀏覽次數: 10037 新聞編輯: |
人民網泉州11月23日電(謝曦)20日,泉州“數控一代”示范工程現場推進會召開,會議總結經驗、推廣典型。福建省長蘇樹林蒞臨并指出,要放大泉州示范效應,推動福建全省進入國家“數控一代”工程示范省行列,做大做強做優產業,努力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 去年11月,泉州市在福建省率先實施了“數控一代”示范工程。今年以來,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率中國工程院院士、專家3次蒞臨泉州調研指導,推動泉州實施國家“數控一代”示范工程,并將泉州作為“中國制造2025”唯一的地方試點。同時,科技部也將泉州作為國家“數控一代”示范工程試點區域,給予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支持。 中國工程院專家院士為泉州量身打造“泉州制造2025” 眼下,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歷史性交匯,以綠色、智能、泛在為特征的群體性技術革命正在興起。國家科技部、工信部、中國工程院為順應時代潮流,加強頂層設計,組織實施《數控一代機械產品創新應用示范工程“十二五”規劃》,制定“中國制造2025”路線圖。 泉州市是福建省最大的經濟體,也是裝備制造業發展的重要城市,擁有龐大的制造業體系,已經形成比較完整的產業鏈。其中,紡織服裝、鞋業和石化3個產業實現超千億元產值,建筑建材、機械裝備、食品飲料3個產業實現超500億元產值,成為福建全省經濟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 但是,與國內先進城市相比,泉州制造業“大而不強”,增長方式較粗放,多數企業依舊使用小型、低端的生產設備,缺乏數控化、智能化等高端技術支撐。在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的關口,泉州面臨千載難逢的轉型機遇和挑戰。 福建泉州市作為中國制造業發展的典型城市,成為“中國制造2025”唯一地方樣板。日前,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專家參與編制的《泉州制造2025發展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及三個行動計劃,為泉州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勾勒了清晰的發展藍圖。 根據“泉州制造2025”確定的智能制造目標,2025年,泉州將基本建成國內有影響力的智能制造基地,形成數個能夠快速響應市場需求的智能制造產業集群,躋身中國制造業綜合水平10強城市之列。 根據《綱要》,“泉州制造2025”的核心是實現三個轉變:從機械化自動化制造向數字化智能化制造轉變,從注重增長速度向注重質量品牌效益轉變,從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 泉州緣何入選“中國制造2025”唯一地方樣板? 去年11月,泉州市在福建省率先實施了“數控一代”示范工程。今年以來,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率中國工程院院士、專家3次蒞臨泉州調研指導,推動泉州實施國家“數控一代”示范工程。 一項數據顯示,去年泉州數控技術推廣以來,1到10月,泉州全市GDP增長9.9%,工業增加值增長11.5%;機械裝備產業增長10.8%,紡織鞋服增長9.3%,建筑建材增長7.5%,食品飲料增長11.1%。 “每次到泉州來,都是一次學習和教育,看到泉州制造業朝氣蓬勃、欣欣向榮,我受到很大的鼓舞,非常振奮。”周濟在當天的推進會上十分感慨。 一年過去了,頂層的謀劃是否見效?泉州制造數控一代項目牽動著周濟的心。20日早晨8時,人民網記者便跟隨周濟一行出發前往泉州數控機床開發制造示范項目單位調研。一年內3次造訪,周濟會關注什么? 在福建嘉泰數控有限公司“2014門型立式五軸”加工中心,由該公司自主研發的系列產品目前已實現批量化生產,屬全國首創。“現在我們的精高速主軸自己做了,也實現了進口到出口的轉變。”福建嘉泰數控有限公司董事長蘇亞帥一臉自豪地介紹。 據了解,福建嘉泰數控有限公司成立以來,以數字化制造技術為核心,不斷提高自主研發能力,積極拓展與制造業發達國家和地區間的合作,生產的系列數控機床產品及數控機床核心功能機產品解決方案逐漸覆蓋汽車、造船等多個行業。2013年,核心數控技術為企業新創上億元產值。 “你這個現在實現年產500臺了沒有?價格上比進口的少了多少?達到三分之一了嗎?要降到20萬以下。要盡早實現賣機床像賣螺絲釘一樣。”臨行前,周濟叮囑蘇亞帥道。 在特步(中國)有限公司柔性制鞋自動化示范生產車間內,傳統、數控兩種生產線并排齊放,數控科技帶來的變化一目了然。 柔性制鞋自動化示范生產線由黑金剛自動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特步公司共同建設,可通過機械手6秒完成鞋底噴膠,每天產能可達3000雙,還能保證產品質量和精度的一致性。項目能夠自動適用于不同規格、不同型號的鞋底。每條成型線可減少8—10個噴膠熟練工,大大降低人工成本,并且在相同性能的前提下,產品預售價僅為歐洲同類型設備的1/3。 “現在質量比原來提高了沒有?現在能賣多少臺了?機器成本有沒有降低?”“有多少員工可以穩定在這里的?你的產品與耐克還有什么差距?”周濟不僅關注企業技術產品銷量,臨行前,還關切地問起該司員工是否穩定留得住。 “我在泉州看到一個很好的轉型‘政產學研金結合’” “企業轉型升級,怎么樣去實現?最關鍵、最根本的是‘創新驅動’”,在推進會上,周濟說,“數控一代”示范工程是推動泉州實現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要以“網絡化”和“數字化”兩化融合作為主體,智能制造作為主攻方向,促進政產學研金緊密結合,推動有組織的創新驅動,集聚大量創新人才,把更多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努力打造泉州制造業升級版。 “泉州在改革開放以來,確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對于泉州來說,經過10年,泉州制造業轉型升級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泉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這件事情,努力從一個制造大市走向一個制造強市,達到泉州經濟的升級版,這個過程,也為中國現代化作出自己的貢獻。”周濟表示,“泉州制造2025”,一要靠改革開放,二要靠創新驅動。 他認為,新的信息技術能夠深刻影響制造業創新,而制造業創新的內涵包括三個層次:一是產品創新,即數字化網絡化技術為產品創新提供了極好的條件。二是過程自動化創新。三是產業模式企業生態創新,即從大規模的機器生產走向電子化的工業生產,生產型制造走向服務型制造。 “這對泉州尤其重要,泉州大部分涉及民生企業,尤其是服裝、鞋帽、衛浴等。泉州現在集中在加工行業上,實現從大規模生產到定制化的生產,智能制造就是泉州科技企業創新主攻方向。”周濟為泉州版2025制造指明了方向。 “政產學研金結合是根本性的道路,這是推動有組織的創新。”歸根結底,推動科技創新還需要充分發揮各方力量有機整合,周濟從政府、企業、科研機構和高校金融層面,分配了各自的職責。 人才方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要靠人才。大量的科技人才是泉州還需要進一步加強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很多的科研成果怎么樣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如何和企業結合起來,這實際上還是最大的問題。”周濟表示。 對于學校科研機構,周濟認為,要以服務為宗旨,在貢獻中發展,把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要不斷提高科研水平,真正取得具有真正世界水平的科研成果,真正和企業有機結合起來。 市場起決定作用,政府要發揮支撐和引領作用。周濟表示,在金融方面,“我在泉州看到一個很好的轉型是‘產學研和金融很好的結合’,金融和制造業的深度融合,實際上是中國真正走向全世界的關鍵性問題。” “泉州既是區域金融改革的實驗區,又是電子商務的示范區,現在又把泉州制造2025推動起來,這三者有機結合,將會對中國制造業的發展起到根本性的推動作用,泉州的制造業一定會迎來一個制造業的升級版。”周濟對泉州的未來充滿希望。 |